百年來女性人口首度多於男性人口 |
依據內政部戶籍人口統計資料顯示,今(102)年11月底全國男性人口為1,168萬3,187人,女性為1,168萬4,133人,女性人口首度多於男性人口,性別比例(指男性人口對女性人口的比例,亦即每百個女子所當男子數)為99.99,較上年同月減少0.30,較上月減少0.02,並可預期全國人口性別比例將愈來愈低,女性人口將持續比男性人口多。 |
內政部表示,比較國際主要國家人口之性別比例,大部分均低於100,以100年為例,性別比例較高國家中,印度為107.8,馬來西亞為106.1,中國大陸為105.2,我國為100.6,挪威為100.5,南韓為100.4;性別比例較低國家,義 大利為93.7,法國93.9,日本94.8,奧地利95.1,墨西哥95.6。 |
內政部指出,我國人口性別比例較大部分國家為高,除傳統重男輕女觀念外,另因38年政府播遷臺灣移入大量軍職人員,44年大陳島撤退軍民來臺,58年職業軍人納入戶籍人口統計,造成男性人口遽增,致性別比例大幅提高。隨著老兵逐漸凋零及近年來遷往國外男性人口較多,外裔、外籍及大陸配偶女性移入增加,致性別比例逐年下降,依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推估,到2060年將降為93.1。 |
歷年人口性別比例 |
![]() |
內政部戶政司102年12月4日編製 |
從年齡結構來看,今(102)年11月底人口性別比例最高為0至9歲108.76,其次為10至19歲108.72,再其次為20至29歲106.20;最低則為90至99歲81.49,其次為70至79歲83.58,再其次為60至69歲93.32,其中80至89歲為94.33及百歲以上人瑞為100.21。可見年齡愈小性別比例愈高,年齡愈大性別比例愈低,顯示女性比男性壽命長。 |
內政部表示,國人因受「傳宗接代」及「重男輕女」等傳統價值觀念影響,以致出生嬰兒性別比例偏高,93年高達110.66,超出正常比例105至107之間。近年來性別主流化意識抬頭,衛生福利部也禁止胎兒性別篩檢,並持續全面監測查察性別比例異常院所,100年出生嬰兒性別比例降至107.91,101年更降為107.40,102年累計至11月之出生嬰兒性別比例維持在107.54,亦即出生嬰兒性別比失衡現象逐漸改善中。另以胎次別分析,101年第1胎性別比例為106.80,第2胎為107.09,第3胎為112.36,第4胎為113.03。 |
以縣市別分析,今(102)年11月底人口性別比例最高者為連江縣131.52,其次為嘉義縣108.76,再其次為雲林縣108.62。最低為臺北市92.39,其次為嘉義市96.00,再其次為新北市97.30,顯示都會之「市」人口性別比例較農村為低,其原因可能為都會「市」從事服務業之女性較多,且國內遷徙人口中女性較男性為多,造成都會女性人口持續增加。 |
有關戶籍人口性別比例統計資料,民眾可至內政部戶政司網站(http://www.ris.gov.tw/),點選「人口資料庫/人口統計資料」查詢。 |